代市長 李福安 (2013年1月11日) 各位代表: 我代表市第七屆人民政府,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,請予審議,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。 一、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,市人民政府在州委、州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,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,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、十八大和省、州、市黨代會精神,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,堅持“生態立市、產業強市、文教興市、創新活市、和諧穩市”的發展思路,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,加快推進以“兩保護、兩開發”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設,全面實現了本屆政府任期工作目標。2012年,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完成255億元,比2007年增長82.7%,年均遞增12.8%;財政總收入完成32.66億元,比2007年增長1.3倍,年均遞增18.1%,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1.52億元,比2007年增長1.39倍,年均遞增19%;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65億元,比2007年增長2.08倍,年均遞增25.3%;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551元,比2007年增長76.9%,年均遞增12.1%;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50元,比2007年增長1倍,年均遞增15%。2009—2011年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。 (一)產業基礎不斷夯實。新型工業發展加快,出臺促進工業發展16條措施,全力推進創新工業園區建設,重點扶持機械制造、生物制藥、食品飲料、建筑建材、輕工紡織、電力能源等特色產業,力帆駿馬汽車生產線技改和大理啤酒“10+10”、“20+5”等項目建成投產。清逸堂“日·子”商標榮膺“中國馳名商標”。我市被命名為全省工業十強縣市,創新工業園區被命名為全省十大優秀工業園區。2012年,工業總產值預計完成300億元,比2007年增長1.45倍,年均遞增19.6%;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105億元,比2007年增長1.13倍,年均遞增16.3%,占GDP的比重達41.4%?,F代農業持續發展,投入“三農”資金9.69億元,扎實推進新農村示范村、扶貧村、中心集鎮等項目建設;投資3.71億元,完成蒼山十八溪一期、波羅江二期等水利工程建設;完成2.5萬畝中低產田地、5.5萬畝中低產林改造和近11萬畝土地整理。優質大米、有機蔬菜、現代煙草、花卉苗木、經濟林果、乳畜、生豬等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。農業總產值完成33.7億元,比2007年增長87.5%,年均遞增13.4%;糧食總產量17.6萬噸,連續10年穩定增長。文化旅游業提質增效,投入26.86億元,完成蒼山大索道、三塔公園前導區公路隧道、大理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,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區、大理古城分別創建為國家5A級和4A級景區,大理古城、喜洲古鎮、雙廊古漁村和龍尾關古街區等基礎設施得到提升改善,海灣國際酒店、夢蝶莊建成運營。大理被中國古都學會、東南亞古都文化發展研究院分別命名為“中華六朝名都、千年國際陸港”和“8—12世紀東南亞第一大古都”。連續舉辦5屆國際蘭花茶花博覽會,積極協辦國際影會、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,開通大理旅游官方網暨大理數字旅游平臺,成立市旅游協會,強化旅游行業管理和市場整頓,推行鄉村旅游客棧等級評定,休閑度假游蓬勃發展。預計接待國內外游客720萬人次,比2007年增長30.7%,年均遞增5.5%,其中海外游客41萬人次,比2007年增長1.07倍,年均遞增15.6%;旅游社會總收入預計完成78億元,比2007年增長1.43倍,年均遞增19.5%。商貿服務業提速發展,引進省物流產業集團、昆鋼物流公司等一批大型流通企業,滇西卷煙物流配送中心、五洲國際商貿城一期、東融滇西中藥材物流經營中心建成運營,我市被定為全國36個服務業配套綜合改革試點區之一。深入推進“萬村千鄉”市場工程,開展家電、摩托車、汽車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活動,強化市場秩序監管,城鄉市場繁榮興旺,建成各類專業市場63個、商業服務網點2萬多個,“萬村千鄉”農家店在鄉鎮、行政村的覆蓋率分別達100%、92%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85億元,比2007年增長1.42倍,年均遞增19.4%。居住產業健康發展,認真落實房地產調控管理政策,建成一大批居住小區,宜居大理的吸引力和外向度不斷增強,被評為“中國內地十佳宜居地”。房地產開發投資預計完成60億元,比2007年增長2.18倍,年均遞增26.1%;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2007年的34.52平方米提高到2012年的36.32平方米。 |